查看原文
其他

“30青年”与他亲历的日本华社三十年

东方新报 东方新报 2021-12-03
今年是段跃中来日本的第30个年头。回首往昔,他常常自嘲当年初来乍到的自己是一个“30青年”——日币0元、日语“0基础”,外加“0”社会资源,彻头彻尾的“一穷二白”。但是,靠着超乎寻常的勤奋与韧劲,段跃中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写稿、办报、出书,不仅成为日本极为少见、能够进入主流发行渠道的外国人出版商,更亲眼目睹了在日华社的巨大变迁和祖国的日益强盛繁荣。他的侨报社也正是依托祖国的崛起和在日华人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而不断成长,成为向日本社会讲述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扬声器”。



“30青年”的“破零之旅”



1991年8月,段跃中已经是中国某主流大报的青年骨干,有着看起来无限光明的前途。但是为了和已在日本留学的妻子团聚,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跌破眼镜的选择——辞职赴日自费留学。惜才的报社领导一再挽留之后,主动提出将他按“停薪留职”处理,即辞职后单位依然为其保留职位一年,随时欢迎他回归。当时,周围的人都认定,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段跃中既不会日语又没有钱,去日本能有什么发展呢,早晚还是会回来的。
就这样,手拿着妻子帮他申请到的东京学艺大学研修生入学通知的段跃中在一片质疑声中踏上了东瀛的土地,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30青年“。来日本,首先要过语言关,但完全没有日语基础的他因为拿的是“留学签证”,无法去语言学校接受正规和系统的日语学习。为此,他只能去参加社会上免费的日语学习班,更多的时候全靠自己闷头苦读;除了学习还要生活。不会日语的他在妻子的陪伴下,去料理店、居酒屋一家一家地应聘。在吃了一个又一个“闭门羹”后,只会说“はい(是,对)”的他才好不容易被上野一家小小居酒屋的好心老板“收留”。从大报记者到小店洗碗工,巨大的落差不仅让这个“湖南伢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激发了他更昂扬的斗志。
那时,段跃中利用在居酒屋工作的一切空闲时间跟日本老板学日语。方法只有一个——大声地读报纸,不会或错误的地方请老板随时指正。到现在他都清楚地记得,当他第一次可以准确完整地读完一篇大约1000字的新闻报道时,老板高兴地马上给他做了一份全店最贵的料理——生姜炒肉,作为奖励。老板的这份善意与热情至今温暖着段跃中。
1993年,段跃中考入著名的驹泽大学攻读社会学专业。身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媒体人,他很自然地将研究方向定为“日本的中文媒体”这个从来没有人关注过的课题,运用社会学调查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当时方兴正艾的华文媒体。只是当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这个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今后的人生轨迹。


为树立在日华人的正面形象而创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承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批又一批怀揣理想的中国青年走出国门,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日本这个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和富足文明的社会,自然成为很多中国青年的首选目的地。因此,九十年代的日本出现了一大批由新华侨创办的华文报纸。段跃中从报道关键词、广告以及版面组成几个方面对这些华文报纸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借此机会成为各大报社的特约撰稿人。
那段时间,他给自己起了将近二十个笔名,轮流给各大华媒撰写整版整版的新闻报道。既要完成学业又要通宵达旦地赶稿子,辛苦自不必言说,但是能够重操旧业,还是让段跃中感到乐在其中。因为要给中文媒体撰稿,他变得更加关注不断壮大的在日华人群体,并很快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日本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国人,而日本媒体却只关注华人的负面新闻呢?那时候,在日华人偷辆自行车也会被日本媒体大肆宣扬,但有那么多华人华侨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做出重要贡献,却鲜有人关注。
带着这个疑问,段跃中于1995年进入新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决心对现当代在日中国人的历史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与此同时,段跃中还干了几件大事——创办《日本侨报》、举办华文报刊展和中国人日语著书展。
1996年4月,段跃中在自己租来的小屋里办起了专门介绍在日华人动态的日文版《日本侨报》,就是为了将在日华人中的优秀分子介绍给日本社会——华文媒体固然很必要,但还是有明显的局限性,要想让中国人的声音直接传达给日本民众民众,必须使用他们的语言。虽然每月只是B5大小的16-32页纸,但从收集信息、采访撰稿到排版、校对、拉广告,所有工种都要亲历亲为,工程之浩大完全超出想象。这个时候,湖南人不怕苦的韧劲成为段跃中最好的帮手。
好在没多久,这份每期只发行1000份的小报就得到了很多关心中国的日本人的认可。朝日新闻的一位编委为他介绍了许多读者人脉,一些研究中国的日本学者还主动建议他提高定价。他们愿意常年订阅。于是,段跃中在侨报创刊两年后将其改为杂志形式的季刊,在电脑普及后又将其改为电子周刊。无论形式怎么变,介绍在日优秀华人的初衷从未改变。侨报发行至今已整整25年,成为日本各界人士了解在日华人群体的重要渠道。

读博期间,段跃中还利用自己研究和办报积累下来的资源办了在日华文报刊展和中国人日语著书展。展览办起来,包括朝日新闻、NHK在内的各大媒体蜂拥而至,纷纷进行报道,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日华人的成就还从来没有这样被集中地呈现过。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两个展览,段跃中付出了多少心血。为了办书展,他跑遍各大书店和图书馆,寻找中国人的著作,然后抄录下版权页信息,再给一家家出版社和一位位作者写信,讲明自己的办展意图,陆续收集到的1500册样书差点儿把他租来的小屋塞满……再后来,段跃中又将自己多年来收集和采访到的素材汇编成为日文版的《在日中国人大全》和中文版的《负笈东瀛写春秋》两本书。
尽管为了办报、办展和出书让段跃中的博士毕业推迟了整整两年,尽管为了忙乎这些事他长期超负荷工作,两次晕倒在地被救护车拉去了医院,但在日华人的整体形象却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幸运的大门也因此向他一点点地开启。

打造中日交流的“桥段”



为了销售自己编写的《在日中国人大全》,段跃中曾经拖着装满书的行李车穿梭于东京的大街小巷,一家一家书店去推销。后来有好心的人告诉他,在日本出版图书要去找发行商,有那种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出版中心。他闻讯连忙跑去出版中心的窗口排队,好不容易排到了,工作人员却告诉他:我们只为法人服务,不接待个人。
为了能进入日本主流的发行渠道,完全不懂经营的一介书生硬着头皮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那就是现在的日本侨报出版社。当时1000万的注册资金,大部分都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但是,并不是有了公司,申请了书号,就能顺理成章地进入日本的各大主流书店。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打进壁垒森严的日本市场,谈何容易?!但幸运之神总会眷顾那些特别勤奋的人,机会有时候竟然会不请自来。
那时,段跃中的夫人张景子在日本女子大学当兼职教师,负责名为“中国概况”的讲座,学生都是来自各行业的在职人员。一天,一位听完课的老先生突然问她:老师,您听说过一个叫段跃中的人吗?我看到很多他写的很多关于介绍中国的文章,很感兴趣。段夫人一问才知道,这位老先生竟然是日本最大图书发行企业日贩的会长小关先生。

日本出版界有两大巨头——日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日贩)和株式会社东京出版贩卖(东贩),左右着整个图书市场的走向。小关先生作为其中之一的日贩掌门人,不仅欣然成为侨报社的发行顾问,还主动将竞争对手东贩的负责人也引荐给段跃中。日本图书市场的主流发行渠道就这般不可思议地向段跃中敞开了大门。从此,侨报社的图书出版事业便一发不可收拾,由原来的一年几本到后来的一年十几本、几十本。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侨报出版社发行了400多本介绍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中国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图书,其中不乏位列日本畅销榜前列的优秀作品。
此外,段跃中还陆续主办了针对中国人的日语征文大赛、面向日本人的旅华故事征文比赛、汉语角、日中翻译学院、日中青年论坛等交流活动,成为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名副其实的“桥段”。
从赤手空拳的“30青年”到两鬓染霜的长者,段跃中回顾过去三十年的岁月,最感欣慰的是自己通过出版报刊和图书,亲眼见证了在日华人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老一辈华侨“三把刀”闯天下到现在在日华人已经遍布日本各大学府、主流媒体和各行各业,成为日本社会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再到年轻一代的华人子弟英才辈出。段跃中坚信,年轻的华人子弟和近年由中国来到日本的“新新华侨”一定会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开创日本华社更美好的未来。

. END .




■热点回顾 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美国新娘带给日本人的味蕾新体验 旅日华人经济评论家眼中的张瑞敏与海尔 日本物价“如此平静” 好事还是坏事?
● 日本归侨设计师何以感谢文化“碰撞”? 关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保、健康码咨询电话变更的通知

● 泡温泉、喝茶或可预防新冠?日本研究引关注






   

阅读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  

东方新报视频号

东方新报官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